菜单

绿色新能源以全球视野构建竞争新优势

新闻来源:中国环境APP 发布日期:2025-09-15

9月13日下午,作为2025年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论坛之一,中国国际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本次论坛以“绿色能源、点亮世界、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重点围绕智能制造与电力能源、新能源领域展开对话交流,共同促进各企业单位在智能制造与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发展。

图为中国国际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发展论坛现场。

新能源与储能电源已经形成双向赋能的良好态势。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扩张,为储能电源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储能电源技术的进步也让新能源更具有竞争力。

“现在新能源项目跟储能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可选变成必选,倒逼储能电源向大容量、低成本以及更安全的方向加速迭代。同时,液流电池容量与功率分离的特性,能满足大型新能源基地数小时的储能需求,进一步拓宽了新能源的应用场景。”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理事长其鲁在致辞中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原司长、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金鑫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深化,电力能源安全已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安全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的主战场。他呼吁,共同构建起“电力安全命运共同体”,政府部门完善政策工具箱,科研院所突破“卡脖子”技术,龙头企业打造安全示范标杆,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

论坛上,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安全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低碳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目标,高效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要素,数字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而智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根本保障。

与会专家们还提出,应以全球视野构建竞争新优势。面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既要加快制定“储能—制造”融合的中国标准,也要推动绿电、绿氢等技术“走出去”。

会前,“一带一路”新能源项目推介洽谈对接会成功举办,论坛上还举行了共建“中国赛能实验室”、共建全国工业装备供应链+工业互联网标识平台和“一带一路”紧急救援采购项目三大项目的签约仪式,标志着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一带一路”新能源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作者:中环报记者 吕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