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塑能源基础设施的智能范式

新闻来源:会展中心 发布日期:2025-09-15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为标志,深度融合先进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理论与数字管理平台的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该系统通过精准感知、高速通信和智能决策,实现发电、输电、用电及储能环节的全程协同与动态优化。在结构设计上,它突破了传统电网的单向供电模式,构建了多向功率流与信息流交织的网状架构,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即插即用与灵活调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系统通过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广泛部署,实现了对电能质量、功率流向和系统惯量的精确控制,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消纳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这种架构变革不仅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更为多元负荷接入和新型电力市场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技术突破与系统协同优化

面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固有的间歇性与波动性挑战,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多技术融合与多环节协同实现系统平衡。

在发电侧,采用功率预测技术与智能调度算法,实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可调可控;在电网侧,应用柔性交流输电、直流组网等先进技术提升电网承载能力与运行灵活性;在负荷侧,通过需求响应机制激励用户参与系统调节,将用电行为转化为系统调节资源。

储能系统更是发挥着"稳定器"和"调节池"的关键作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储能技术,通过毫秒级响应特性有效平抑功率波动,参与频率调节与备用服务。数字孪生技术的引入则构建了物理电网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实时仿真与超前推演,大幅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边际与决策智能化水平。

构建智慧能源生态与未来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正在催生全新的能源生态系统,推动能源消费模式革命和产业格局重构。在用户侧,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用户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产消者",参与能源生产和市场交易。系统运行模式从"源随荷动"转变为"源荷互动",通过价格信号和智能控制实现供需双侧的协同优化。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深度应用,系统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运行与分布式决策,形成具备自愈、自适应、自优化能力的智慧能源互联网。这不仅将极大提升能源系统的韧性和可靠性,更将催生能源服务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转型提供核心动力支撑。

我们诚挚邀请全球能源行业领袖、技术创新者、政策制定者及所有关注绿色未来的同仁,相聚本届国际数字能源展,共同探索新型电力系统的无限可能,携手推动智慧能源生态的全球协作与创新突破。期待与您一起,以数字之力点亮可持续未来!

2025年9月18-21日

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期待与您在深圳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