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可再生能源消纳:能源转型的关键任务

新闻来源:会展中心 发布日期:2025-07-25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消纳成为了焦点话题。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以其清洁、可持续的特性,逐渐在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如何有效消纳这些不断增长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能源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突破20亿千瓦,达到20.17亿千瓦,同比增长58%。其中,风电、光伏合计装机达到15.3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3亿千瓦,已连续两年突破3亿千瓦,在全球新增装机的占比超过50%。

在新疆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上,乌恰风电场作为西北地区海拔最高的风电场,其直径达195米的叶轮缓缓转动,全年可发电约5.4亿千瓦时;山东莱州湾海域,国内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克服海洋环境高盐雾、高洋流冲击等施工难点,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些项目的成功投运,正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消纳挑战凸显

尽管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但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给电网消纳带来了一定挑战。随着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已接近新能源消纳的“天花板”。如何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成为了摆在能源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系统调节能力来看,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在应对新能源出力波动时,仍存在调节手段不足的问题。例如,在一些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当遇到大风天气导致风电集中出力,或光照充足时光伏大规模发电,而此时电力需求却相对较低,就容易出现电力过剩,无法完全消纳的情况。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各地积极探索消纳举措

面对消纳难题,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

(1)推进配套电网项目建设

在四川甘孜海拔4600米的川西高原上,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实现了光伏和水电“打捆”送出,将“水光互补”项目规模提升至百万千瓦级。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水电的调节能力来平衡光伏的波动性,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同时,国家也为各地布局的大型风光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开辟了纳规“绿色通道”,加快配套电网规划、建设工作,优化接网流程。

(2)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云南已建成“四横四纵一中心”的500千伏主网架大格局,并与南方电网通过十回直流异步联网运行,建成投产500千伏德兰线、500千伏隆阳变、500千伏光辉变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支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消纳。通过加强省间互济,云南电网不断提升输电通道能力,打破输电“刚性”,提升输电“柔性”,有效拓展了新能源的消纳范围。

宁夏的“宁电入湘”工程作为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光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大通道,向湖南输送的新能源占比达50%以上。该工程预计于2025年建成,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度,将宁夏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与湖南的电力需求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3)提升绿电就地消纳能力

张家口作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目前该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300万千瓦,2025年1至5月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量333.7亿千瓦时,两项指标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城市首位。为提升绿电就地消纳能力,2024年该市制定出台《张家口市推进绿电交易提升绿电本地利用工作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新能源多元化场景应用。

依托绿电优势,张家口聚焦本地消纳持续发力,驱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例如,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厂区目前100%使用绿电生产,在涂装车间屋顶还建成一期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能,二期将再导入6兆瓦的光伏发电。同时,张家口的数据中心产业也在绿色电力的支撑下蓬勃发展,大数据产业用电量达40.71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约三分之一。

此外,张家口还建立绿电储备体系、强化绿电消费引导、推动绿电交易等,进一步激发绿电交易市场活力。目前,全市绿电消费企业达122家,覆盖大数据、冶金锻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政策助力消纳工作

为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此前印发的《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推进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等六个方面,提出十七项措施。

在2025年7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约束性指标,按此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考核评估;2026年权重为预期性指标。同时,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以进一步推动重点用能行业提高绿色电力消费,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未来展望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将快速提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表示,要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能源电力发展规划,打通堵点,有效消纳绿电。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新能源调度运行室主任张金平建议,未来需要考虑新能源出力波动特性,优化新增装机布局,结合不同地区新能源资源特性、系统消纳成本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制定合理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标。

在技术创新方面,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将为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未来,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完善新型储能发展政策体系,引导新型储能科学配置和合理调用,促进新型储能在更多场景发挥功效,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可再生能源消纳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任务。通过各地的积极实践和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从技术创新、政策完善、市场机制优化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将是您展示品牌、拓展合作、洞察行业趋势的绝佳机会。欲了解更多展位预订、参展流程及相关支持政策,可以访问展会官网:(https://www.ideesz.com/)或联系主办方获取详细资料。

扫码预订展位